WFU

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基隆長庚電子耳記者會

圖片來源: 台灣新生報, 由記者王世明於基隆報導

基隆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一直持續在提供民眾最優質的醫療服務,為了讓更多人知道重度聽力障礙還是有補救的機會,本院日前舉辦記者會以說明長庚耳鼻喉部的電子耳發展歷程

以下為台灣導報新聞內容

【記者劉天生基隆報導】

基隆長庚醫院日前順利人工耳蝸植入手術成功兩個案例,院長賴旗俊指出,院方近年致力於聽力障礙病患的聽語照顧,除一條龍式的聽力診斷與助聽器選配外,更積極發展人工耳蝸手術與術後復健,開啟基隆在地聽語治療服務新紀元,提供病患自診斷、輔具選配、社服補助申請,甚至是人工耳蝸手術的專業服務。


案例一:28歲洪女有聽力障礙後發生突發性耳聾,經歷12年失聰之苦,嚴重影響人生,大學畢業後求職四處碰壁。她始終抱持樂觀的態度,,為了維持家計在捷運站出口賣手工餅乾,後來獲得善人的捐助全部醫療費用;日前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當啟動電子耳設備聽見外界聲音的那一刻,她感動的哭,感謝一路走來幫助她找回聲音的人。
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陳錦國表示,由於人工耳蝸的發明,全世界至少有50萬件成功案例,讓病患走進有聲世界。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也不斷在進步中,期使病患術後的復原以及功能的重建有更好的幫助。目前長庚醫院正在發展「雙鏡人工電子耳蝸手術」,結合顯微鏡下雙手操作與內視鏡下微創手術,讓外部傷口小,內部傷害少,達到微創和精準人工電子耳植入,盡可能保留組織結構,為未來可能的再生醫學或者基因治療提供聽力回復的機會。


案例二:38歲鄭男兩年前中耳炎併發內耳炎,導致兩側重度聽力損失,依賴妹妹人際溝通,由於醫療價格昂貴,後來透過長庚聽語團隊與社工師的協助取得政府補助,長庚醫院社服系統也提供公益挹注,讓他完成人工耳蝸植入,找回正常溝通能力和生活回歸正軌的契機。
主治醫師基隆長庚耳鼻喉科科主任趙偉傑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每一千名台灣新生兒中約1-2位有先天性雙耳中重度聽力損失,若加上輕度、中或單側聽力損失,則發生率約為3%。造成聽力損失的原因很多,例如中耳炎、長期處於高噪音環境中、遺傳因素、疾病或先天缺陷、聽覺器官自然老化、意外或外力傷害及藥物傷害等。政府持續投入兒童健康資源,將18歲以下兒童單邊人工耳蝸植入納入健保給付,希望聽損兒童能把握黃金治療期。而老年人口已達13.7%,銀髮族的生活品質與聽力息息相關,同樣需要關注。


基隆長庚耳鼻喉部部主任李宜展表示,長庚醫院自1985年由黃俊生教授引進人工電子耳,並且致力推廣與教育大眾接受極重度聽障可以治療的觀念,由於術後成效良好,人工耳蝸植入手術可以戲劇性改變聽障的命運,1999年王永慶創辦人捐贈二億元,使得更多的聽障家庭得以受惠,從1985年至今,長庚整個體系總計完成千餘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佔全國六成左右,質與量皆為台灣標竿,形成長庚體系為台灣主要的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醫院。

_ _ _ _


感謝以下媒體報導,基隆長庚耳鼻喉部會在醫療上持續精進,讓民眾有最優良的就醫選擇

台灣導報

聯合新聞網

Yahoo 奇摩

Hinet生活誌

自由時報

台灣新生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有任何問題, 歡迎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