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是什麼?
腮腺是人體三大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個,又因為位於耳朵前下緣而被稱為耳下腺,它的功能就是分泌唾液來幫助濕潤口腔及協助吞嚥
腮腺的構造為何呢?
腮腺主要由分泌漿液性唾液的腺體所組成,它所產生的唾液會經由特殊的管道(Stenson’s duct)注入口腔。以解剖構造而言,腮腺分為深淺兩個部份,醫學上稱為深葉以及淺葉。用來區分深淺葉的構造,則是藏在腮腺中間的顏面神經。顏面神經由主幹分出五個分支,由上到下控制額頭,眼部,臉頰,嘴角及下巴的肌肉收縮,所以顏面神經跟整個臉部的表情及動作習習相關。但是由於顏面神經被包在腮腺中,所以腮腺腫瘤常常會和顏面神經緊密相貼,也因此增加了手術難度及風險
兩部分, 較為表面的稱為淺葉, 較為深層的稱為深葉
良性腮腺腫瘤有什麼特色?
根據統計,在所有的唾液腺腫瘤中,大約有80%發生在腮腺,其中良性腫瘤佔其中約80%,惡性腫瘤約佔20%。由於大部分的腮腺腫瘤都是以良性的,所以本文將以腮腺的良性腫瘤作為主要說明的對象。
在良性的腮腺腫瘤中,最常見的就是混合瘤(mixed tumor, pleomorphic adenoma),佔了良性腮腺腫瘤中的80%。它並沒有一個完整的夾膜包覆,而是由纖維構成一個厚度不一的假性夾膜(pseudocapsule) , 除此之外,腫瘤本體還會向外延伸出一條條偽足(pseudopodia),因此在腫瘤手術的過程必須有安全距離,以保障腫瘤的完整摘除。更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混合瘤雖為良性,但卻有惡性變化的可能。有文獻也報導在15年內良性混合瘤有約9.5%的機率會轉變為惡性,所以耳鼻喉科醫師仍然會將手術摘除腫瘤當作第一選擇
圖中白色箭頭所標示的就是顏面神經, 而在顏面神經上方的腮腺組織已經連同腫瘤一起被摘除了
華生氏腫瘤(Warthin's tumor, Warthin tumour, papillary cystadenoma lymphomatosum)則是良性腮腺腫廇中的第二名,佔了約10%,這種腫瘤的成因目前不明,但是研究顯示它和吸菸有強烈的關係,以統計而言吸菸的人比未吸菸的人高了八倍的機會得到華生氏腫瘤。另外這類的腫瘤較常發生在約60歲左右的男性身上,也有5-15%的病人會在雙側發生腫瘤(但通常不是同時發生,例如左邊先發現一個華生氏腫瘤,過了幾年右邊腮腺又長了另一個)。但比較可以放心的是華生氏腫瘤惡性變化的機率非常的低,所以基本上不必擔心它有遠端轉移或深層侵犯的可能
另外的良性腮腺腫瘤發生率就更低了,只有約1%左右,例如嗜酸性細胞瘤(oncocytoma )或是單形性腫瘤(monomorphic neoplasm),基本上的治療也是以手術摘除。
什麼時候要懷疑惡性腮腺腫瘤?
在病患自己的經歷以及臨床表現方面,如果耳側附近有生長速度很快的腫塊,會疼痛,按壓觸診腫塊時發現腫塊無法移動,與周圍組織緊密黏接甚至皮膚出現傷口潰爛,都是要非常小心的特徵,如果連顏面神經麻痺都出現時,更是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
結語
以上說明是關於唾液腺腫瘤的基本介紹,但如果真的在自己或親友身上發現頭頸部腫瘤的話,也切勿自己輕下診斷, 請務必要到醫院診治才最安全喔!
參考資料:
1. Cohen EG, Patel SG, Lin O, et
al. (Jun 2004). "Fine-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salivary gland lesions
in a selected patient populatio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30 (6):
773–8. doi:10.1001/archotol.130.6.773. PMID 15210562.
2. Batsakis JG, Sneige N, el-Naggar AK
(Feb 1992). "Fine-needle aspiration of salivary glands: its utility and
tissue effects".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01 (2 Pt
1): 185–8. PMID 1739267.
3. Wan YL, Chan SC, Chen YL, et al. (Oct
2004). "Ultrasonography-guided core-needle biopsy of
parotid gland masses". AJNR Am J Neuroradiol. 25 (9):
1608–12. PMID 15502149.
4. Białek EJ, Jakubowski W, Karpińska G
(Sep 2003). "Rol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of
pleomorphic adenomas: work in progress".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29 (9): 929–33. doi:10.1001/archotol.129.9.929.PMID 12975263.
5. Koyuncu M, Seşen T, Akan H, et al.
(Dec 2003). "Comparison of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parotid tumors".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29 (6):
726–32. doi:10.1016/j.otohns.2003.07.009.PMID 146634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有任何問題, 歡迎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