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是耳鼻喉科門診中最常見的抱怨之一, 但是造成鼻塞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鼻中膈彎曲、下鼻甲慢性增生、鼻變形、鼻竇炎甚至鼻部腫瘤都可能造成鼻塞。所以對耳鼻喉科醫師而言, 最重要的就是找出鼻塞的原因並加以治療。
鼻子的構造是什麼?
簡單而言, 鼻子內部可以分成鼻竇和鼻腔兩個部分, 鼻竇是指顱骨內一些和鼻腔相連接的特定空洞, 而鼻腔則是本篇文章要介紹的主角。當我們從鼻孔下方往上看時, 可以看到左右兩側的鼻孔和在中間分隔左右的鼻小柱, 但是這只是外側的構造, 當我們利用內視鏡更深入一點觀察時, 就可以發現鼻小柱會再向內連接著鼻中膈分開左右兩側的鼻腔, 而相對於中間的鼻中膈, 左右鼻腔的外側各有三個突起的構造, 由上而下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及下鼻甲。最常和鼻部呼吸相關的構造, 就是鼻中膈和下鼻甲了。
如圖可見左右側的鼻孔以及中間分隔鼻孔的鼻小柱 |
鼻腔內的內視鏡影像: 可見中間的鼻中膈以及兩側的下鼻甲 |
鼻內構造的示意圖 |
鼻中膈彎曲和下鼻甲增生是什麼呢?
在了解鼻腔構造之後 ,就很容易了解鼻中膈彎曲和下鼻甲增生的意思了。
鼻中膈彎曲(Deviated Nasal Septum)顧名思義就是歪曲的鼻中膈, 而鼻中膈又由軟骨和硬骨所組成, 這兩者都可能歪曲而導致鼻塞, 所以手術矯正歪曲鼻中膈的意義就在於讓鼻中膈盡量恢復垂直, 使雙側鼻腔呼吸通暢且均勻。
左側: 電腦斷層下顯示鼻中膈嚴重彎曲形成骨刺(bony spur) 右側: 內視鏡下顯示鼻中膈彎曲的骨刺, 甚至擠壓到下鼻甲 |
下鼻甲增生(Inferior Turbinate
Hypertrophy)則是下鼻甲的體積過大,因而阻塞了鼻腔空間造成鼻塞。而下鼻甲減積手術就是希望透過手術縮小下鼻甲的體積, 來減少鼻塞的症狀。
圖中顯示左側的鼻腔構造. 左側下鼻甲增生, 使呼吸空間狹窄. 如圖可見下鼻甲和鼻中膈中間的呼吸道相當狹窄 |
什麼時候才需要進行手術呢?
根據耳鼻喉科教科書Bailey's
Head and Neck Surgery: Otolaryngology第五版(1), 在以下狀況時, 需考慮進行鼻中膈成形手術:
1.
鼻中膈彎曲部分地或完全地導致鼻塞
2.
鼻中膈彎曲影響到鼻竇內視鏡手術的進行
3.
鼻中膈彎曲導致持續或反覆性的鼻出血
4.
鼻中膈彎曲造成鼻塞, 導致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無法使用陽壓呼吸器
5.
需要進行經鼻中膈及蝶竇顱底內視鏡手術時
鼻中膈彎曲及下鼻甲增生矯正手術是怎麼進行的呢?
. 鼻中膈彎曲矯正手術: 鼻中膈是由中間的軟骨和硬骨, 再加上雙側的黏膜層所構成的, 所以如果用三明治來做比喻的話, 兩邊的黏膜層就好比是麵包, 中間的火腿就像是軟硬骨了。因為兩側的黏膜是有柔軟有彈性的, 黏膜也只會隨著中間的軟硬骨變形, 所以真正造成鼻中膈歪曲的是中間的軟硬骨。鼻中膈彎曲矯正就是將黏膜和軟硬骨分離, 矯正彎曲部分, 再將粘膜貼回原處。
. 下鼻甲增生矯正手術: 將下鼻甲體積減小的手術有非常多種, 手術器材也各不相同, 在此我們先只介紹傳統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手術, 其他手術方式及手術器材, 可以在之後再分別說明。傳統下鼻甲部分切除手術是將下鼻甲的最下端做部分切除, 切除的體積大約是原先下鼻甲的三分之一, 要注意的是下鼻甲不可以做過度的切除, 否則太過於空蕩蕩的鼻腔反而會因為空氣紊流而造成鼻塞, 因而形成空鼻症候群。
手術真的可以改善鼻塞嗎?
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曾經發起一個多醫院的共同研究, 希望了解鼻中膈歪曲矯正手術後病患的進步狀況, 結果顯示在多醫院的一共59個病人當中, 調查病人手術前與手術後約半年的鼻塞改善程度, 其中有高達94%的病人對手術感到滿意(2)。所以手術對於鼻塞的改善程度, 應該是非常理想的。
手術後有什麼可能的問題呢?
鼻中膈手術中最常發生的問題是鼻中膈穿孔, 其他較少但也可能發生的問題包括過度切除鼻骨造成的鼻外型改變, 嗅覺異常, 術後鼻中膈血腫, 鼻中膈歪曲矯正失敗等等。所以在術後照護方面, 務必遵醫囑服藥, 按時清理傷口並回門診追蹤, 如此才能避免手術併發症的發生。
矯正鼻中膈彎曲和下鼻甲增生是滿意度非常高的手術, 但所有手術都需要在詳細檢查確定病因和藥物治療後再決定, 如果想更清楚鼻部手術的內容, 找一個信任的耳鼻喉科醫師好好討論, 相信能更幫助您有充分的了解!
Reference:
1.
Bailey's
Head and Neck Surgery: Otolaryngology (2 volume set) Fifth, Two Volume Set
Edition
2.
Outcomes
after nasal septoplasty: results from the Nasal Obstruction Septoplasty
Effectiveness (NOSE) study.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有任何問題, 歡迎您留言討論